【概況】因地球自轉和東北合成風的作用,長江主泓偏向西南,致使北岸泥漿淤積,沙洲與砂咀連接成片,西周時期如東開始成陸。20世紀50年代初,如東海涂起自東南遙望港至西北老壩港,長達95公里,灘涂淤積情況各段不一,但除北坎尖至苴鎮閘下游20公里一段灘涂面陡,在距堤500-600米一線有大量沖蝕坑,灘涂淤進緩慢,局部還有退縮外,余皆以不同速度增長。據1959-1980年實測,遙望港向北至北坎尖,長25公里,海岸為南北向,為淤進型海岸,灘面平緩外伸,3米等高線外伸600米,淤進速度每年20-30米;掘苴閘下游至小洋口閘港長23公里,灘面比降自東向西減小,3米等高線外伸700米,平均每年淤進30米以上。小洋口向西至老壩港,灘面比降小,-1.5米以下有一道深泓,但沿堤低潮位線有斷續的砂堤發育,堆積作用十分明顯,故灘面淤高較之外伸為快。全縣海涂標高零以上達600平方公里。
如東沿海潮汐24小時漲落兩次,一般早潮稱潮,晚潮稱汐。每日兩個潮次時間,主要受月球引力而出現周期性漲落現象,故通常以農歷編排汐表。但是同一潮次,洋口閘比東安閘早30分鐘左右到達。北風和東北風起,來潮時間常有提前;秋潮常跟暴風起,有風即有潮。一年之中秋汛為勢大,故有“八月十六賽馬跑”之說。如東沿海每12小時發生1次潮汐漲落周期(以農歷編排)如下:
沿海潮汐漲落周期表
日期 |
潮汐名稱 |
來潮時間 |
退潮時間 |
汐別 |
日期 |
潮汐名稱 |
來潮時間 |
退潮時間 |
汐別 |
初一 |
六潮水 |
11 :00 |
1 :00 |
大汐 |
十六 |
六潮水 |
11 :00 |
1 :00 |
大汐 |
初二 |
七潮水 |
11 :45 |
1 :45 |
十七 |
七潮水 |
11 :45 |
1 :45 |
||
初三 |
八潮水 |
12 :30 |
2 :30 |
十八 |
八潮水 |
12 :30 |
2 :30 |
||
初四 |
九潮水 |
1 :15 |
3 :15 |
十九 |
九潮水 |
1 :15 |
3 :15 |
||
初五 |
下岸潮 |
2 :05 |
4 :05 |
小汐 |
二十 |
下岸潮 |
2 :05 |
4 :05 |
小汐 |
初六 |
下岸一 |
2 :55 |
4 :55 |
廿一 |
下岸一 |
2 :55 |
4 :55 |
||
初七 |
下岸二 |
3 :45 |
5 :45 |
廿二 |
下岸二 |
3 :45 |
5 :45 |
||
初八 |
下岸三 |
4 :35 |
6 :35 |
廿三 |
下岸三 |
4 :35 |
6 :35 |
||
初九 |
下岸四 |
5 :25 |
7 :25 |
廿四 |
下岸四 |
5 :25 |
7 :25 |
||
初十 |
起水 |
6 :15 |
8 :15 |
大汐 |
廿五 |
起水 |
6 :15 |
8 :15 |
大汐 |
十一 |
一潮水 |
7 :05 |
9 :05 |
廿六 |
一潮水 |
7 :05 |
9 :05 |
||
十二 |
二潮水 |
7 :55 |
9 :55 |
廿七 |
二潮水 |
7 :55 |
9 :55 |
||
十三 |
三潮水 |
8 :45 |
10 :45 |
廿八 |
三潮水 |
8 :45 |
10 :45 |
||
十四 |
四潮水 |
9 :30 |
11 :30 |
廿九 |
四潮水 |
9 :30 |
11 :30 |
||
十五 |
五潮水 |
10 :15 |
12 :15 |
三十 |
五潮水 |
10 :15 |
12 :15 |